《陈书.姚察传》:“沛国刘臻,窃于公馆访《汉书》疑事十余条,并为剖析,皆有经据。臻谓所亲曰:‘名下定无虚士。’”意思是负有盛名的人必有实学。后用“名下无虚”形容名实相符,名不虚传。《镜花缘》八八回:“果能文不起草,走笔立就,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。”
主谓 虚,虚假。盛名的人定有真才实学或卓著成就。语本《陈书·姚察传》:“沛国刘臻,窃于公馆访《汉书》疑事十余条,并为剖析,皆有经据,臻谓所亲曰:‘名下定无虚士。’”《镜花缘》56回:“巧文,题花二位世姐同耕烟姐姐学问鸿博,妹子常听老师言及;今得幸遇,真是名下无虚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对人的评价。 →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↔徒有虚名 名不副实
十年兄:
礼记.曲礼上:“十年以长,则兄事之。”古代礼法认为,对年长十岁以上的人,应当像对待兄长那样受到尊重。后因用为对年长于自己的同辈人表示敬意之词。唐.韩偓赠吴颠尊师:“伊余常仗义,愿拜十年兄。”此用表对吴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