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行军每日三十里,故以三十里为一舍。《尉缭子·武议》:“一舍而后成三舍,三舍之余,如决川源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退三舍辟(避)之。”
蒙古翰林院:
官署名。设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,秩从二品,专掌蒙古文字诏敕文书及译写一切文字。大德五年1301,升正二品。皇庆元年1312,又升为从一品。置承旨、学士等职,下辖蒙古国子监、蒙古国子学等机构。
历史知识古时行军每日三十里,故以三十里为一舍。《尉缭子·武议》:“一舍而后成三舍,三舍之余,如决川源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退三舍辟(避)之。”
蒙古翰林院:
官署名。设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,秩从二品,专掌蒙古文字诏敕文书及译写一切文字。大德五年1301,升正二品。皇庆元年1312,又升为从一品。置承旨、学士等职,下辖蒙古国子监、蒙古国子学等机构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