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人的脸色。明.张四维《双烈记.计遣》:“大丈夫四海为家,那里不去了,怎肯受你家眉高眼低,干言湿语。”也指看人脸色行事的方法。《三侠五义》三二回:“慢说走路,什么处儿的风俗,遇事眉高眼低,那算瞒不过小人的了。”亦作“眉眼高低”。《红楼梦》二七回:“只是跟着奶奶,我们学些眉眼高低,出入上下,大小的事儿,也得见识见识。”
并列 本指脸上的表情。今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或察颜观色的本领。《红楼梦》27回:“只是跟着奶奶,我们学些眉高眼低,出入上下。”△多用于形容人的表情变化方面。→观言察色。也作“眉高眼下”。
项橐:
战国策.秦策五:“甘罗曰:‘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,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!君其试焉,奚以遽言叱也?’”后以“项橐”代称早慧的儿童。唐 路德延小儿师诗:“项橐称师日,甘罗作相年。”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:“梁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