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时散官、勋官、品子及课户白丁等纳钱代服色役,称为资课。唐初,四品以下,九品以上文武散官、勋官、三卫等所纳代役金称资,品子及课户白丁所纳代役金称课。开元时,始统称资课。因色役者身份不同,役种各异,服役时间有长短,故资课数额不一,简表如下开元时,社会经济发展,地主、商人乃至工匠皆纳资代役,色役伪滥,普遍资课化。二十二年(734),玄宗诏书中将资课和庸调并提,反映资课已成为国家经常税收。天宝初,资课有与其他赋税合并之势。安史乱后,财政制度混乱,影庇人户资课多归本使,不入国库,原以资课钱所付官员手力钱、工匠工资等仍由国家支付,故有时资课反成支出项目。
役名及纳资者身份岁纳资额白直(白丁)2500文执衣(白丁中男)1000文防阁(白丁)2500文庶仆(白丁)2500文仗身(白丁)2560文门夫(中男及残疾)850—1000文丁匠(白丁)2000文太常音声人2000文丁奴1500文丁婢300文中男6*奴300文四五品文武散官600文六品至九品文武散官1000文亲事(六七品官子)1500文
安答:
即“按答”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