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作高加堰,或简称高堰,即洪泽湖大堤。相传东汉建安中广陵太守陈登筑捍淮堰,其后累有兴筑,并加以延长。明永乐中陈瑄重加修治。万历六年(1578),总河侍郎潘季驯兴工重修旧堰,从武家墩至翟坝,长约八十里。建武家墩、高良涧(今洪泽县)、周家桥(今洪泽县西南)三闸,以备泄洪。清康熙时靳辅、张鹏翮先后均有增修改建。乾隆初,有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坝,蓄泄洪水。嘉庆中移建仁、义、礼三坝于蒋家坝(今洪泽县西南蒋坝镇)南,并各挑引河三道,称为三河,为洪泽湖蓄泄关键。全堤长约一百二十里。1953年兴建三河闸,全长700米,对控制洪泽湖起着重要作用。
内府供用库:
官署名。明内府诸库之一。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。设大使及左、右副使,后改设掌印太监一员,总理、管理、佥书、掌司、写字、监工共百余员。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内官食米,及御用黄蜡、白蜡、沉香等物。每晚,监工负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