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以戈为枕,披甲而坐。形容常备不懈,时刻准备战斗。《周书.文帝纪上》:“如其首鼠两端,不时奉诏,专戮违旨,国有常刑,枕戈坐甲,指日相见。”清 钱谦益《李遇知》:“掖垣琐闼之地,皆枕戈坐甲之人。”亦作“枕戈披甲”。清 龙翰臣《复唐6*子实书》:“今日之事,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,因一邑而累及一省。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,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,抑郁不扬。”
见“枕戈披甲”。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》91:“军队有枕戈坐甲之劳,商旅有裹足柅车之戒;百业停滞,众议沸腾,内部分攘,国将不国。”
【枕戈】: 1.枕着武器。戈,泛指武器。谓杀敌报国,志坚情切。 唐杜甫 壮游诗:“枕戈忆 勾践 ,渡 浙 想 秦皇 。” 元郑元祐 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:“跃马莫矜横槊赋,闻鷄不道枕戈眠。” 清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二:“四海倏披髮,中原谁枕戈。”参见“ 枕戈待旦 ”。2.枕着武器。戈,泛指武器。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。 唐柳宗元 驳复仇议:“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,枕戈为得礼。”唐律疏义
【坐甲】: 1.谓披甲待敌。左传·文公十二年:“ 秦 军掩 晋 上军, 赵穿 追之不及。反,怒曰:‘裹粮坐甲,固敌是求。敌至不击,将何俟焉?’军吏曰:‘将有待焉。’” 惠栋 补注:“ 昭 廿七年传云:‘ 吴王 使甲坐于道。’荀子云:‘庶士介而坐道。’故云坐甲。”北史·周纪上:“幕府折衝宇宙,亲当受脉,鋭师百万,彀骑千羣,裹粮坐甲,唯敌是俟,义之所在,糜躯匪吝。” 清钱谦益 次刘渔仲留别韵:“坐甲裹粮师日老
鸣剑抵掌:
后汉书•臧宫传论:“臧宫、马武之徒,抚鸣剑而抵掌,志驰于伊吾之北矣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