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称红门桥。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南,横卧在谷冈河上。建于北宋绍圣元年 (1094) 以前。为一拱形石桥,长八丈,宽二丈,从头至尾砌成一座庙宇。原名红门桥,后改为登仙桥。1912年被洪水冲毁,十年后移址于原桥下游一里处重建,长三丈,宽一丈,桥上建有将军庙一座。1933年2月,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 “围剿”。周6*恩6*来、朱6*德率工农红军 一、三、五军团在此一举歼灭敌军五十二、五十九两个师,此即名震中外的 “登仙桥大捷”。
原称红门桥。在江西省乐安县,横卧谷冈河上。为拱形石桥。建于北宋绍圣元年(1094年)前。建筑与众不同,从头至尾砌成一座庙宇,红墙蓝瓦,重檐翘角。据传南宋嘉定年间文人白玉蟾,云游宿此,与僧为伴。夏夜,诗兴大发,口占七绝一首,中有“红桥仰卧似登仙”句。僧人遂将红门桥改今名。1912年桥毁于山洪。十年后,当地群众捐资重建时移址原桥下500米处。桥长约10米,宽3.3米,单孔,桥上建将军庙。1933年2月,周6*恩6*来、朱6*德率红军一、三、五军团在此一举歼灭国6*民6*党军队两个师,即有名的“登仙桥大捷”。
林东设治局:
1925年析巴林左、右旗置,属热河特别区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。在巴林之东,故名林东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32年改设林东县。 1925年由巴林左、右二旗析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
历史地名